一、 增强CT的价值何在? CT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增强CT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增强CT有以下几大优势: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反映病变的血供情况、帮助指导治疗、血管及功能成像、增加鉴别诊断征象(帮助定位和定性)等。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 这是一个双肾平扫病例,CT平扫看到的是正常图像,使用增强CT后,左肾有一个明显的圆形强化灶,皮质期有明显的高密度,实质期呈低密度,增强显示该病的特点是“快进快出”,该患者肝内及腹膜后病变,明显强化,可判断患者为透明细胞癌伴肝内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增强扫描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下面就很多医生和患者对增强造影剂的使用疑问,做一解答。 二、造影剂需要做过敏试验吗? 现在大部分医院在使用造影剂前不做过敏试验,我们看来做的意义也不大。很多患者在做检查时都会忧心忡忡的问:“网上明明说使用造影剂一定要做过敏试验,医生你为啥不给我做呢?”那我们就摆摆事实、讲讲道理,破除破除迷信: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造影剂安全委员会对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安全性,做了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离子型造影剂,安全性也高的多。而现在使用的多为非离子型造影剂。 另一研究则显示,过敏试验(小剂量静注预试验)的可靠性和敏感性均很低,小剂量造影剂预试验对严重不良反应基本不能预测,且小剂量造影剂本身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欧美、日本等国家药典对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不再要求做碘过敏试验。《中国药典》对“含碘造影剂做过敏试验”的认识也经历了从95版的“使用造影剂前应以相同品种作过敏试验”到2005版的删除“造影剂过敏试验方法及相关内容”的变化。 所以我说这个过敏试验的意义并不大。 三、海鲜过敏能否做增强CT? 这更是一个大家误会太多的问题,甚至很多放射科医生也不能理解,这可能与很多人把海带过敏=海鲜过敏有关…… 美国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包括放射科医生在内的很多医生,都认为海鲜过敏和增强CT有密切关系。 其实,海鲜过敏和海带过敏原理完全不同,海鲜过敏是海鲜中的原肌球蛋白过敏,是非“碘”过敏,这类人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率与其他过敏体质者是一致的。 没有碘就没有生命,甲状腺素里也有碘,人在没有碘的情况下是不能生存的,但是碘确实又可以引起过敏反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过敏反应呢? 首先,碘过敏是碘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的类过敏反应。简单说就是碘剂本身不是过敏原,且与造影剂剂量、注入速率等无关,非常小的剂量也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反应。 其次,该过敏反应无免疫系统记忆效应,即上次反应不意味着下次反应,上次无反应更不意味着下次一定不反应,碘剂过敏无法预测! 所以,增强CT的检查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抢救,而不是证明患者到底有没有过敏。 碘剂过敏不是碘造影剂使用的绝对禁忌症,它的绝对禁忌症只有一种: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患者。 四、造影剂过敏可以预防吗? 目前为止未发现可有效预防造影剂过敏的药物,一般情况下也无需预防用药:预防用药不能减低过敏反应率及重度或致死反应,简单的总结就是:用了也是白用…… 那为什么有的医院还用呢?也许有些医院存在抢救不足的情况,预防用药可能帮忙减轻过敏反应的严重性,预防用药科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五、造影剂肾病是怎么回事? 造影剂肾病(CIN)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小于2%,高危因素是: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 做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降低CIN的方法有: 1.充分水化(使用前4h至使用后24h静脉或口服生理盐水)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CIN的措施。 2.可减低CIN风险的药物包括他汀、茶碱/氨茶碱、维生素C和前列腺素E1等。 3.肾衰竭患者可使用CRRT帮助排泄造影剂。 4.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碘造影剂,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建议重复使用间隔时间>14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