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也就是血液黏稠,其全称是高黏血症,是什么导致了血稠,血稠又有哪些信号让我们提早防范?
血稠的信号
01失眠多梦
中、老年人群出现血稠现象应引起重视,因为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容易集聚,毛细血管堵塞,致使心、脑血管缺血缺氧,表现症状如脑缺血多有头晕脑胀、发困嗜睡或失眠多梦等。
如有上述症状,而又没有心脑血管病史,应及时就医,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02胸闷气短
临床中,有一些老年人本身没有器质性疾病,可总感头昏脑胀,稍微劳动就胸闷、心慌、气短,这种人经常会被检查出血液粘稠度高。
03饭后明显困倦
有些人无论是中午还是晚上,刚吃完饭,便生出困意,打哈欠,甚至躺下就睡着了。通常也查不出什么器质性疾病,这就有可能是高粘稠血症。饭后犯困,就是血粘稠度增高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的一种表现。
04有时出现视力模糊
血粘稠会使血液不能充分供应眼睛,导致局部缺血,从而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
血稠的危害:
01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血稠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血液太粘稠、脂质过多,时间长了血管壁上沉积物会堵塞血管,如果这种堵塞发生在动脉,会导致心脏缺血,出现心梗、心绞痛,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堵塞脑血管,会导致脑中风。
02容易促成血栓
血液凝固成块儿以后会特别脆,一碰就掉一块儿,如血液黏稠度很高,凝固的血块儿从血管壁上脱落之后,会从静脉顺着血管流走,流到右心房再到右心室,然后就到了肺动脉,引发肺栓塞,非常凶险。
血稠的防治措施
饮食疗法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和绿叶蔬菜、瓜果,如黄豆、玉米、燕麦、荞麦、洋葱、黑木耳、西红柿、橘子、胡萝卜、苹果和猕猴桃等。这些食品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脂肪(特别是动物内脏)和甜食,可增高血脂,加重血稠,因此应少吃。
戒烟限酒多饮水,大量吸烟和饮酒,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就寝前,喝一大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平时还可多喝茶。喝茶不仅能补充水分,稀释血液,还可降低血脂和抗癌。
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可加速体内脂肪代谢,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缓解或消除精神压力生活实践证实,长时间精神紧张或心理压力过重,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故应保持愉悦的心情,让自己从精神压力的处境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