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宣教

三伏高温暑热,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时间:2021-06-30 14:47来源:未知 作者:bygk 点击:
  •   三伏天酷热难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这本身就加重了心脏负担,再加上天气炎热,人出汗多,水分随汗液大量蒸发,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夏天人的睡眠质量下降,情绪容易烦躁,更易引发心绞痛、脑梗塞等疾病,甚至猝死。所以,在三伏天里千万别太“任性”,一定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一个诱因,而夏季高温促使人体血压上升,血流冲击动脉硬化的血管,可能导致脑出血;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夏天人体容易出汗,身体容易脱水,血液中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增加了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的风险。

      高温天气中,不要让身体处于忽冷忽热的强烈气温变化之下。三伏天切忌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更不要在阳光下暴晒。“一冷一热”后一旦出现头痛、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突然出现面瘫、上下肢无力;语言、意识或理解障碍;单眼或双眼失明;以往未曾经历过的剧烈头痛;或者突发胸闷胸痛,既往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疼痛加重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第一,要做到起居有节,适时运动。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此时天气相对凉爽空气清新,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故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有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第二,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在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2000—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这样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第三,避免“情绪中暑”。夏季天气热容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也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因素。保持好的心态,调整自己情绪。夏季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避免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第四,饮食要清淡,少吃盐。盐分和血压有直接的关系。王维峰医生说,从中医的角度讲,可以吃一些寒凉性质的食物,例如苦瓜、西瓜、绿豆等,可以起到清凉解暑的作用。

      推荐大家:

      少吃的红肉(牛肉、猪肉、羊肉),动物内脏,蛋黄和全脂乳制品。

      少吃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以植物油(橄榄油,葵瓜籽油)代替。

      少吃油炸,烧烤食物,比如炸薯片、炸鸡翅、油饼、油条、烤串。

      少吃烘焙食物,比如奶油蛋糕、饼干,奶茶,糖果。

      多吃白肉,比如鸡肉,鸭肉,鱼肉,鲜虾以及豆类,补充优质蛋白。

      多吃各种各样的高纤维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多吃鱼(一周3~4次), 核桃,杏仁,松子,开心果,因为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法,而不是炒、煎、炸。

      /

(责任编辑:by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