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缺铁性贫血的病人,那么什么是缺铁性贫血呢?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态学上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症状: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每个人表现不同。一般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口腔内可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出现毛发干枯、脱落。部分患者可出现异食癖。儿童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
缺铁性贫血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通常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也有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
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的表现,即所谓的“核老浆幼”现象。
生化检查:铁代谢
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高于64.4p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低于15%,sTfR浓度>8mg/L,血清铁蛋白<12μg/L。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普鲁士蓝反应)染色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在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FEP>0.9μmol/L(全血),ZPP>0.96μmol/L(全血),FEP/Hb>4.5μg/gHb。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R)测定是迄今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最佳指标,一般sTfR浓度>26.5mmol/L(2.25μg/ml)可诊断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μg/L。
寻找缺铁的病因:包括查大便隐血和虫卵、胃肠道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及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原因等。
缺铁性贫血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需根据其具体病情遵医嘱而定,但一般治疗周期较长,一般在2~3个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根除病因、补充贮铁,主要治疗方式以补充铁剂为主。
缺铁性贫血饮食:缺铁性贫血应日常注意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以及深绿色蔬菜等,及时补充机体流失的铁。婴幼儿应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避免偏食。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利于铁的吸收。患者注意勿将含咖啡因的饮品、含钙食物与铁剂同服,如咖啡、茶、牛奶,以免影响铁剂吸收。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尽可能去除缺铁和贫血的原因,补充足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储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