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无论是顺产和剖宫产,整个孕期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妈妈错误的认为只有顺产会导致漏尿、阴道松弛、便秘、性生活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地疾病,实际上剖宫产也会引起盆底肌损伤。怀孕期间,由于胎儿不断地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
产妇在产后大多会出现盆底肌松弛的现象?
首先,怀孕时由于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于持续受压,逐渐变得松弛。
其次,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阴道分娩时,孕妇的身体会产生松弛素,让盆底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为分娩做准备。选择自然分娩的孕妇,阴道会受到抬头的挤压扩张,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会阴的撕裂、会阴神经的损伤。
产后42天是女性进行盆底肌恢复的最佳时机。
此时不仅能唤醒更多受损、疲乏、无力而无效的盆底肌纤维,并提升其肌力,减低肌肉的疲劳度,增加其弹性,从而使阴道的紧缩度、弹性和敏感度回到产前的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同时还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如果错失产后康复的良机,随着年龄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更加松弛,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治疗时,需要的疗程变长,起效变慢。
盆底肌修复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盆底肌子修复过程中,我们不必感到紧张,只需要在生活中能一如既往的生活,适量运动,注意营养,保持身体放松,不要感到过分疲劳,不要造成肌肉紧张,这是身体恢复的关键,积极配合治疗。
磁刺激、电刺激生物反馈、配合Kegel训练和阴道哑铃等盆地康复方法可以增强盆底肌力量,促进盆底区域血液循环,改善或增强盆低功能。
医生提醒,女性产后若没有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50岁左右绝经时,将会是尿失禁和脱垂的高发期,所以宝妈们一定注重产后盆底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