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骤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已有疾病加重,低温会刺激人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增高,进而诱发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梗,同时伴有胸闷、憋气、胸痛的症状。
低温状态下还会引起脑血管疾病。例如血压增高引起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还包括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管闭塞。症状表现为突然面瘫、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头痛、头晕、行走不稳等。
以上这些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于血管收缩、血液黏稠性增加引起的血压升高、血压波动等一些生理改变。这种病理改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
三类情况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有关系
0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系统功能逐渐减退,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增厚,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老年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风险。另外,老年人常常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02、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病人,包括冠心病、心梗、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短时间的脑供血不足,这些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本身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受损,寒冷天气来临以后,血管收缩、血压波动、血液黏稠,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03、患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脏疾病、有较重的糖尿病,这些患者本身就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寒冷天气会导致基础疾病恶化,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心脑血管发病的高危人群与其年龄、基础疾病是密切相关的。年龄较大的、合并慢性疾病的这些人群,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给心脑血管系统带来额外负担。
因此,寒潮来临时,老年人、心脏病患者、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人群要加强防护,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特别是避免在寒冷的天气中在室外长时间停留。一旦发现上述心脑血管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到医院就诊。
转自:北京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