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宣教

秋季登山,该怎么登?

时间:2019-10-18 14:26来源:未知 作者:bygk 点击:
  •   登高远望固然可以让人心旷神怡,不过这登山也是大有学问的。下面就请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专家给你讲一讲登山的正确姿势。

      这些登山学问得知道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专家介绍,登山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登山点、登山时间和登山装备:登山地点的选择应以安全性为前提,攀登难度应符合自身的运动条件。

      此外,登山的时间也有讲究,应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山前应了解当地地形及气候状况,选择合适的鞋及衣服。此外,还要记得随身带水,必要时可使用登山杖。值得一提的是,负重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过身体重量的四分之一。

      登山前先热身:登山前应先做一些准备活动,特别是下肢,可以压腿、屈膝、活动脚踝等,防止肌肉、关节僵硬。

      注意登山姿势:上山时两膝自然弯曲,身体注意前倾,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两腿用力攀登,两臂协调摆动;下山时注意膝盖处略弯曲,身体直立或稍后仰,不可速度太快或奔跑。脚步要稳。

      速度适宜,不可勉强:开始登山时应采取慢速,适应一段时间后可逐步加快速度或维持在一个平和的速度,但不要过于剧烈,可采取比平地行走稍缓慢的速度,这样可以走得久而舒适。每周登山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三次。

      这些人登山要小心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专家表示,登山这项运动并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特殊人群一定要慎重选择健身项目。

      老年人群:山区气候多变,日夜温差大,因此老年人群如要登山,一定要先掌握山区的气候状况。应选择合适的登山途径,做好规划,选择好装备;选择合适的衣物,应具有良好的排热及抵抗低温、风雨的作用;登山前做好热身运动,登山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评估自身进行登山活动的能力。

      慢性疾病人群:虽然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促进心肺功能,但登山运动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却并不一定适宜。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波动大,心、脑、肾等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血管硬化,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登山时容易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此外,糖尿病患者如已有足部病变,或下肢血管病变,也不适宜登山。登山时,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大大增加,容易受伤,对于关节本身有伤病的人群来说也不适宜。

      登山后为何会头痛

      很多人都喜欢登山,但有部分人登山后出现头痛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体质衰弱

      一些平常没有养成正确呼吸的人士乍一运动,强度增加过快,身体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的表现,严重的还伴有呕吐或肌肉抽筋等。这些表现都与机体无法适应运动强度有关。

      高强度运动时,机体对氧气的需求急剧增加,致使全身血管扩大,血流加快。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补偿大脑的血液供应,脑血管初步扩大,血压也在升高。脑血管的舒张再伴供血缺少就会导致头痛发作。

      因此,爬山头痛缘由可能是:①机体器官的功用水平不能适应剧烈运动。②呼吸节律欠好,使体内出现缺氧现象。③病后过早参加剧烈运动;疲惫后参加剧烈运动或睡眠缺少状况下参加剧烈运动或竞赛。

      疾病缘由

      患慢性鼻炎、鼻窦炎,内耳疾病、贫血、高血压的人,在运动时可出现头昏、头晕或头痛等现象。在青少年中,特别是女青少年,运动时呈现头晕、脸色苍白、心慌等表现时,常常与血色素较低有关。对这类缘由导致的头昏、头晕等表现,应首先医治原发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此外与运动有关的头痛还包括用力后头痛,颅内压力一过性升高,造成静脉窦的扩大等,都可能是其诱发要素。运动时过度换气致使的低碳酸血症是头痛的直接缘由。这种头痛常见于长跑、越野滑雪及高山速降运动员。

      能量失调

      这种头痛通常在运动者饥饿状况,或运动环境过冷过热时出现。众所周知,运动时机体的需求会耗费很多的能量,其源头主要来自于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分解。假如能量供给缺乏,致使血糖下降,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头痛、头晕、无力以及出虚汗等表现。

      当头昏、头晕等表现发生在训练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或训练接近结束时,特别在外界温度过高或过冷的条件下出现这些表现时,其缘由可能与体内热量缺乏,血糖含量下降有关。在饥饿状态下参与长期的训练就容易发生头晕、无力、出汗等,就是体内缺乏热量的表现。

(责任编辑:by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