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的预防
虽然关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愈发磨损严重,但通过合理的使用,适当的预防能够让关节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即便是步入老年,也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关节。
首先是合理的运动,包括对于运动形式与节律。要避免爬楼梯、爬山、深蹲这些对关节压力较大的活动,在选择运动模式的时候更推荐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形式,诸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在运动节律上推荐养成运动习惯,避免“冲击剂量”体育锻炼,特别是步入中年以后,长期伏案工作的朋友,一次突然的“大剂量”运动会对关节造成严重的伤害。
其次是对负重的控制,包括自身的体重控制与负重。建议保持合理的体重,不宜太胖,否则会对关节带来直接的压力,但是也不能过于瘦弱,薄弱的肌肉会让关节容易受到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减低负重,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年人买菜,10几斤的菜拿回家对关节是非常大的挑战,要尽量使用手拉车,尽量乘坐交通工具。对于年轻人而言,出现关节不舒服后要注意避免负重。
最后要对关节进行强化,就像前面提到的每个人体质不同,对关节影响也不同,需要针对个人体质进行强化,让关节更为强壮。根据《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推荐,建议日常可以做一些小动作,有助于保护膝关节,比如:直腿抬高、静蹲训练等,这些活动就是在强化关节周围的肌肉,强壮的肌肉可以使关节更稳定,更不容易受到伤害。同时,还可以在活动时使用护膝、髌骨带等防护用具,这些设备的使用也同样会让关节更稳固。稳固的关节才能进行符合关节形态的合理运动,而不稳定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反常活动,对关节造成损伤。
关节炎的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对关节炎采取“阶梯治疗”原则。针对不同病情患者,从保守到手术,根据病变不同等级,采取针对性治疗。一种治疗方法无效了再尝试下一种,而不是“一步到位”。这也是众多临床实践得出的最有益于患者康复的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对于刚刚发病、年纪较轻、症状轻微的患者,更多通过运动指导、康复训练、纠正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口服和外用的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中期治疗:这个时期疼痛可能比较明显,药物治疗是基础。此外,还可通过如关节腔注射,微创的关节镜清理等微创伤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同时,由于对此阶段患者的治疗在业内还未形成广泛共识,没有确定的治疗方案,患者需要谨慎选择,听从医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出的建议。
晚期治疗:这个时期的关节炎患者已经严重到“无论怎样都疼”,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效,严重影响生活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的置换。关节置换也是多种多样的,分为部分关节置换(例如单髁置换)和全关节置换,需要由骨科医生评估判断。
关节炎的5个误区
1、关节咔咔响就是关节炎?
答:不一定是!
一般情况下关节处的弹响都属于生理性弹响,特别是年轻人那种不伴有疼痛的弹响,很可能是韧带摩擦或关节结构之间位置突然压力改变发出的声音,是正常现象。
当稍微年长的人群出现伴随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弹响时,就要考虑关节炎的可能,建议到医院就诊。
2、经常掰手指会得关节炎?
答:不会!
掰手指是很多人下意识的习惯性小动作,虽不一定有什么益处,但并不会造成关节炎。
掰手指也不会造成手指关节变粗,只有关节受损后发生肿胀或者骨质增生才会变粗。
3、不穿秋裤会得关节炎?
答:不会!
医学研究表明,天气冷并不会导致关节炎,只是天气冷会让关节炎的症状更加明显而已,所以天气冷不穿秋裤并不能和关节炎划上等号。